中国卫生经济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原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卫生经济专业学术期刊。自1982年1月5日创刊以来,历经30年的不懈努力,在期刊影响力方面,《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不但集“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三大核心期刊称号于一身,而且还成为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期刊中最具影响力的期刊(2011年影响因子为1.261,同学科期刊中排名第一)。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研究社会主义卫生经济学理论,探索卫生经济客观规律,普及和提高卫生经济学知识,交流卫生经济管理和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卫生改革和发展服务。《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读者、作者群主要为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领导,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管理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教学与研究人员,基层卫生经济工作者。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主要报道范围囊括卫生经济学所有研究领域,重点包括:卫生经济理论研究、卫生经济政策分析与评价、卫生筹资、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卫生服务、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调查(卫生服务需求、供给与市场)、疾病经济负担、健康投资效益、健康与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的卫生经济学)、医院经济运营、卫生财务管理与分析、会计与审计、成本核算、药物经济以及境外卫生经济动态等。《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为卫生改革服务的报道原则,并一直努力做到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实用性科技成果报告与工作实践总结以及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三者统筹兼顾。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9-06 15:41:13

1.jpg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面向广大医学及相关学科科研工作者,主要刊载生物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原创性研究型论文。本刊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月刊(2023年起),国内外公开发行。请作者认真阅读本投稿须知,同意以下内容后投稿。

1 投稿程序

1.1 投稿前准备  除论文及图表外,如能提供以下附件(只需扫描件等电子文档,原件无需邮寄),将有利于或加快审稿及发表的进程。本刊从2019年起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请投稿前通过微信注册,获取OSID码,将OSID码加入稿件中。

1.1.1 作者单位介绍信,以证明稿件内容的真实性,确保本文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为认为所投论文有重大创新,请附支撑材料和投稿信(Covering Letter)简要介绍,我刊编辑部审核后将优先处理。

1.1.2 省部级以上资助课题,请附课题的正式批准文件的复印件。863、973等国家重大项目支持课题的论著,也请在投稿时说明情况,编辑部审查通过后可优先处理。

1.1.3 临床试验报告严格遵守设计指南并提供对照检查单(Check-list),如: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CONSORT(www.consort-statement.org),针对观察性研究的STROBE(http://strobe-statement.org/),等。其他证明材料,如:伦理委员会审批书复印件、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机构及注册号等。

1.2 文稿准备  来稿请直接通过投审稿系统,按照提示完成注册和投稿。稿件编排基本要求为:纸张大小为A4,正文5号宋体、1.2倍行距编排,论著稿请尽量控制在4 000~10 000字以内(包括中英文摘要和图表)。投稿正文上传格式为.doc文档,请不要用.docx和.pdf格式上传文件。来稿请务必按提示注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性别、出生年月、最高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及电话、联系地址、e-mail等。投稿时请将稿件中的中英文署名信息删除,以便盲审;照片表格编排好后插入文中相应位置;其他与投稿相关的材料请以附件方式随稿件上传系统。

1.3 审稿流程和回复期  本刊为同行评议期刊,外审专家意见是重要参考意见。收稿初审通过后1个月内为稿件送审阶段,1个月后作者可以通过投审稿系统咨询稿件审理情况;凡作者在投稿3个月后未收到退稿通知者,系仍在审查研究中,作者如欲另投他刊,请务必事先与我刊联系。

1.4 版权与出版伦理说明  投稿时请阅读并同意《中文版版权许可使用协议》《中文版版权转让协议》。本刊已入编中国期刊网(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稿件一经刊用,将同时被上述数据库收录。作者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声明。在论文录用前,全部作者应签名同意《中文版版权许可使用协议》《中文版版权转让协议》,并邮寄或者扫描后发送到编辑部。

    所投论文不存在资料不真实、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以及其他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违背的问题。

2 撰稿要求

2.1 总体要求  文稿应结构严谨,科学性、逻辑性强,内容真实可靠。

2.2 文题(中、英文对照)  应精练、切题,尽量不用副标题,避免使用代号或不常用缩略语,尽量不用“……的研究(探讨或观察)”等非特定词,一般不要超过20字。

2.3 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按贡献大小排列。作者署名要准确无争议。投稿后原则上不接受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变更,不同单位的作者分别以序号加以区分,单位应尽可能详细,单位后请注明所在城市、邮政编码。首页最下方以脚注方式标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性别、出生年、学历、职称和研究方向等个人信息。

2.4 摘要  论著文章请按我刊要求书写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要求100-300字,语言精练;并附上3-8个关键词(请尽可能按中国医科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标引);中图分类号按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标引。中文摘要后请附上相应的英文摘要(250个左右实词,英文摘要应包括英文文题、作者、单位、Abstract及Key Words,作者姓名应姓在前名在后,姓的全称、名首字母大写,其他小写)。

2.5 正文  按“前言、资料(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的顺序书写,各级小标题序号按照以下格式:1\1.1\1.1.1…2\2.1\2.1.1…。前言:不设序号,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以及本研究的创新点。方法:一般可引用文献,有实质性改进者要写明改进之处,创新的方法应详述。主要动物、药品、试剂、仪器,应说明来源、批号或规格。结果:应是对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后的结果,最好以图、表或照片的形式表达出来。讨论:不宜过多作文献综述,重视对结果的分析和与前人研究的对比。结论应恰如其分,避免做出不成熟的论断。

2.6 医学名词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药物名称不宜使用商品名。文内可以使用缩略语,但除少量已被公认的常用缩略语外,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使用全称。计量单位按国家标准3100/3101/3102—1993规定书写。有统计学处理者应注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GB/T 3358.1—2009规定书写。书写过程中应注意正斜体、大小写、上下角标的书写。

2.7 图表  图表题目为中文,图表中所有其他文字,包括图表说明文字,均为中文。所有表格使用三线表,表格应主谓清楚,有自明性;建议所有图片自行拼接并随文编排,但需保留未做编辑的原始图片备用。图片可为电子文档(jpg格式),但需要保持原有尺寸和比例,图注清晰(如注明放大倍数或标尺、观察方法或染色方式)。

2.8 参考文献  执行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论著性文章参考文献尽可能控制在20条以内,引用文献请尽量不要超过5年(最好2年以内),以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序,中文文献的下方请附英文对照,其格式(包括标点符号)如下:

书:书作者(三人,等). 书名[M]. 版次. 出版地:出版社,年,起页-止页.

刊:文作者(三人,等). 文题[J]. 刊名,出版年,卷(期):起页-止页.

  • 所有作者姓名(包括外文文献)均应姓在前,名在后,姓用全称,名用缩写。

  • 所有文献均应为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未公开发表资料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用括号)。

  • 所有列出的文献均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

  • 文献类型标注标准如下: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