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原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卫生经济专业学术期刊。自1982年1月5日创刊以来,历经30年的不懈努力,在期刊影响力方面,《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不但集“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三大核心期刊称号于一身,而且还成为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期刊中最具影响力的期刊(2011年影响因子为1.261,同学科期刊中排名第一)。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研究社会主义卫生经济学理论,探索卫生经济客观规律,普及和提高卫生经济学知识,交流卫生经济管理和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卫生改革和发展服务。《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读者、作者群主要为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领导,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管理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教学与研究人员,基层卫生经济工作者。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主要报道范围囊括卫生经济学所有研究领域,重点包括:卫生经济理论研究、卫生经济政策分析与评价、卫生筹资、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卫生服务、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调查(卫生服务需求、供给与市场)、疾病经济负担、健康投资效益、健康与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的卫生经济学)、医院经济运营、卫生财务管理与分析、会计与审计、成本核算、药物经济以及境外卫生经济动态等。《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为卫生改革服务的报道原则,并一直努力做到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实用性科技成果报告与工作实践总结以及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三者统筹兼顾。
长期熬夜的危害有哪些?你知道吗
时间:2024-11-12 10:14:40
一、损害身体健康
激素分泌失调
1. 褪黑素是一种由人体脑内松果体腺分泌的胺类激素,它的分泌量具有昼低夜高的特性。熬夜会干扰褪黑素的正常分泌,导致分泌量减少。褪黑素分泌异常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使人入睡困难、睡眠变浅,长期下去还可能引发失眠。例如,经常熬夜的人可能会发现自己即使很困,也难以快速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2. 生长激素在夜间睡眠时分泌旺盛,尤其是在深度睡眠阶段。对于青少年来说,熬夜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长期熬夜的青少年可能会出现身高增长缓慢等情况。
3. 熬夜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分泌。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体温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甲状腺激素分泌紊乱可能导致新陈代谢异常,出现体 重波动、畏寒或怕热等情况。
免疫系统功能减弱
免疫系统中的 T 细胞、B 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增殖需要良好的睡眠环境。熬夜会使这些免疫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降低身体的免疫力。例如,熬夜后人体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患上感冒、流感等感染性疾病的几率会增加。而且,一旦生病,身体恢复的时间也可能会比正常作息的人更长。
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
人体在熬夜时,交感神经会处于兴奋状态,这会促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长期熬夜可能导致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增加患高血压病的风险。同时,心脏在夜间也需要休息来维持正常的节律。熬夜使心脏过度劳累,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例如,长期熬夜的人可能会出现早搏等心律失常现象,表现为心慌、心悸等症状。
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熬夜会影响肠胃的正常蠕动。肠胃蠕动是推动食物在消化道内前进的动力,蠕动紊乱会导致消化不良。例如,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而且,熬夜还会影响胃酸等消化液的分泌,使得食物不能得到充分的消化,长期可能引发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
二、影响心理健康
情绪波动和焦虑抑郁风险增加
1. 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等的分泌和调节与睡眠密切相关。熬夜会打乱这些神经递质的正常平衡,导致情绪不稳定。经常熬夜的人更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的情绪。例如,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
2. 长期熬夜还会增加焦虑和抑郁的发病风险。大脑在长期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会处于一种应激状态,神经回路的调节功能受损。这可能导致人们产生持续的焦虑情绪,对未来过度担忧,或者陷入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等抑郁状态。
认知功能下降
1. 熬夜会影响大脑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在睡眠过程中,大脑会对白天学习和记忆的信息进行巩固和整理。长期熬夜会干扰这一过程,导致记忆力减退。例如,学生如果经常熬夜学习,可能会发现自己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但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效果并不好。
2. 注意力也会受到熬夜的影响。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在工作或学习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效率,还可能增加出错的风险,比如在驾驶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场合,熬夜后的人可能会反应迟钝,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