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原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卫生经济专业学术期刊。自1982年1月5日创刊以来,历经30年的不懈努力,在期刊影响力方面,《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不但集“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三大核心期刊称号于一身,而且还成为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期刊中最具影响力的期刊(2011年影响因子为1.261,同学科期刊中排名第一)。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研究社会主义卫生经济学理论,探索卫生经济客观规律,普及和提高卫生经济学知识,交流卫生经济管理和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卫生改革和发展服务。《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读者、作者群主要为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领导,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管理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教学与研究人员,基层卫生经济工作者。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主要报道范围囊括卫生经济学所有研究领域,重点包括:卫生经济理论研究、卫生经济政策分析与评价、卫生筹资、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卫生服务、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调查(卫生服务需求、供给与市场)、疾病经济负担、健康投资效益、健康与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的卫生经济学)、医院经济运营、卫生财务管理与分析、会计与审计、成本核算、药物经济以及境外卫生经济动态等。《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为卫生改革服务的报道原则,并一直努力做到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实用性科技成果报告与工作实践总结以及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三者统筹兼顾。
卫健委新规中关于晋升副高职称需接诊 6000 个病人的规定引发了诸多争议,对医生职称制度的变革有什么影响?
时间:2024-11-28 09:21:27
卫健委新规引发争议的原因
科室差异大:不同科室的门诊量存在巨大差异。对于感染、呼吸、内分泌等科室,患者数量多,达到接诊量要求相对容易;而康复科、重症医学、口腔科等科室,患者数量有限,完成规定的接诊量难度极大,这对这些科室的医生不公平,也可能影响其晋升积极性,进而不利于这些科室的人才培养和发展。
医院等级差距:一、二线城市的大医院患者众多,虹吸效应明显,医生接诊量容易达标;而三、四线城市的小医院门可罗雀,医生很难有足够的患者资源来满足接诊量要求,这使得不同等级医院的医生在职称晋升上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可能加剧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小医院人才流失。
出诊安排限制:医生能否出门诊、出诊时间以及门诊类型等都由医院领导安排。如果同一时间有主任专家坐诊,主治医生的接诊机会就会减少,年轻医生可能会成为陪跑,影响其职称晋升的机会,不利于年轻医生的成长和职业发展。
潜在的刷量风险:新规可能导致部分医生为了达到接诊量指标而采取不正当手段,如让患者多次挂号、延长不必要的治疗时间、甚至花钱买病人挂号等,这不仅违背了职称评审的初衷,还会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利益,破坏医疗行业的风气。
医生职称制度变革的必要性
回归临床本质:过去的职称评定存在 “唯论文、唯学历” 等倾向,导致部分医生过于注重科研和论文发表,而忽视了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以临床为导向的职称晋升标准,如新规中的接诊量要求,能够引导医生更加关注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高临床技能,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体现公平竞争:现行职称制度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公平之处,如不同科室、不同医院之间的竞争条件差异大。变革职称制度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和工作内容,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标准,让医生在更平等的环境中竞争晋升,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适应医疗发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模式的转变,医生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也在发生变化。例如,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多学科诊疗等新的医疗服务模式不断涌现,对医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职称制度的变革可以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鼓励医生不断学习和提升,以满足新时代医疗服务的需求。
解决人才瓶颈:当前,医疗行业存在着人才结构不合理、基层医疗人才短缺等问题。职称制度的变革可以通过调整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引导人才向基层和急需的领域流动,优化医疗人才资源配置,缓解人才供需矛盾,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
医生职称制度变革面临的挑战
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建立一套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是职称制度变革的关键。既要考虑临床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又要兼顾科研、教学、医德医风等方面的表现,如何平衡这些因素并确定合理的权重是一个难题。此外,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医生工作内容差异大,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可能难以准确反映其实际贡献。
数据真实性与监管:如果将接诊量、手术量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如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一个挑战。防止医生为了晋升而虚报数据,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和数据审核制度,这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同时,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工作内容,如医德医风、团队协作等,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监管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医院管理与协调:职称制度的变革涉及到医院内部的管理和协调。医院需要根据新的评价标准,调整人员配置、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制度,以确保职称制度的有效实施。这需要医院管理层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和协调能力,同时也需要医院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共同推进职称制度的变革。
医生职业发展规划:职称对于医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具有重要影响。职称制度的变革可能会打破医生原有的职业发展规划和预期,需要医生重新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部分医生可能会对变革产生抵触情绪,担心变革会影响其个人利益和职业前景,这需要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其正确理解和适应职称制度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