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经济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原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卫生经济专业学术期刊。自1982年1月5日创刊以来,历经30年的不懈努力,在期刊影响力方面,《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不但集“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三大核心期刊称号于一身,而且还成为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期刊中最具影响力的期刊(2011年影响因子为1.261,同学科期刊中排名第一)。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研究社会主义卫生经济学理论,探索卫生经济客观规律,普及和提高卫生经济学知识,交流卫生经济管理和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卫生改革和发展服务。《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读者、作者群主要为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领导,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管理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教学与研究人员,基层卫生经济工作者。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主要报道范围囊括卫生经济学所有研究领域,重点包括:卫生经济理论研究、卫生经济政策分析与评价、卫生筹资、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卫生服务、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调查(卫生服务需求、供给与市场)、疾病经济负担、健康投资效益、健康与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的卫生经济学)、医院经济运营、卫生财务管理与分析、会计与审计、成本核算、药物经济以及境外卫生经济动态等。《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为卫生改革服务的报道原则,并一直努力做到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实用性科技成果报告与工作实践总结以及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三者统筹兼顾。


52 岁医生的职称抉择:评或不评的考量

时间:2024-12-04 15:59:50

 在医疗行业中,职称评定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对于一位 52 岁的医生而言,这一抉择更是充满了复杂的因素需要权衡。


从评职称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职业认可度的提升。获得更高的职称意味着在同行和患者眼中,其专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权威认证。例如,一位副主任医师晋升为主任医师后,在面对疑难病症时,患者可能会因其更高的职称而给予更多的信任,这种信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医生开展治疗工作,也有利于提升医生在医疗团队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其次,职称往往与经济利益挂钩。晋升职称通常伴随着工资待遇的提高,包括基本工资的增加、绩效奖金的提升幅度等。对于 52 岁的医生来说,临近退休,更高的收入可以为其退休后的生活提供更充裕的经济保障,比如能够在退休后享受更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参与更多的休闲旅游活动等。

再者,评职称也是对个人多年从医经历和专业积累的一种总结与肯定。从医二十多年甚至更久,通过职称评定可以回顾自己在医疗技术、科研成果、临床带教等方面的成就,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更为圆满的句号,这种成就感对于医生的职业归属感和自我价值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不评职称也有诸多考虑因素。一方面,职称评定过程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压力。这其中包括科研压力,如需要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申请科研课题等。对于 52 岁的医生来说,精力和创新能力可能相较于年轻医生有所下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些科研任务并非易事,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身心负担,甚至影响到正常的临床工作。

另一方面,临床工作负担已经很重。52 岁的医生通常在临床一线有着丰富的经验,承担着大量患者的诊疗工作,是科室的中坚力量。如果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职称评定的准备工作中,可能会导致对患者诊疗的关注度下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这与医生救死扶伤的初衷相违背。

此外,还有部分医生认为职称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医疗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医生虽然职称不高,但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在患者群体中有着良好的口碑。他们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提升临床技能和服务患者上,而不是花费在职称评定的繁琐事务中。

对于 52 区岁的医生在职称评定上的抉择,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的职业规划、家庭状况、身体精力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认知等多方面因素。无论是选择积极参评还是放弃评定,都应尊重医生的个人意愿和职业追求,毕竟医生的核心使命始终是保障患者的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