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原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卫生经济专业学术期刊。自1982年1月5日创刊以来,历经30年的不懈努力,在期刊影响力方面,《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不但集“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三大核心期刊称号于一身,而且还成为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期刊中最具影响力的期刊(2011年影响因子为1.261,同学科期刊中排名第一)。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研究社会主义卫生经济学理论,探索卫生经济客观规律,普及和提高卫生经济学知识,交流卫生经济管理和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卫生改革和发展服务。《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读者、作者群主要为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领导,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管理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教学与研究人员,基层卫生经济工作者。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主要报道范围囊括卫生经济学所有研究领域,重点包括:卫生经济理论研究、卫生经济政策分析与评价、卫生筹资、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卫生服务、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调查(卫生服务需求、供给与市场)、疾病经济负担、健康投资效益、健康与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的卫生经济学)、医院经济运营、卫生财务管理与分析、会计与审计、成本核算、药物经济以及境外卫生经济动态等。《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为卫生改革服务的报道原则,并一直努力做到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实用性科技成果报告与工作实践总结以及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三者统筹兼顾。
揭秘!医护人员为何热衷科普?渠道大公开!
时间:2024-12-23 16:49:24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医疗健康领域的知识更新迅速,而普通大众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往往难以及时获取并理解这些重要信息。医护人员作为医学知识的直接掌握者和传播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公众易于理解的科普文章,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各种健康问题。
医护人员发表科普文章,不仅是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更是对公众健康意识的积极引导。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医护人员可以帮助公众正确认识疾病,避免盲目恐慌或忽视病情,从而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科普文章的撰写也有助于激发更多医务人员和公众对医学科普事业的关注和参与,共同推动医学科普事业的发展。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发表卫生科普文章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成就。许多地区的卫生技术高级职称申报工作中,都明确要求了健康科普作品的提交。这意味着,医护人员在撰写科普文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表达能力,还能为职称晋升增添有力的筹码。
医护人员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科普文章发表渠道呢?根据《2023年全市卫生技术高级职称申报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发表渠道有着不同的优势和适用人群。
对于没有资历或人脉的普通基层医护人员来说,参加电视节目或将作品发表在官方媒体平台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类渠道通常门槛较高,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对于这部分人员来说,选择省级以上学(协)会公众平台进行科普作品的发表是一个更为合适的选择。这类平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审核机制,既能保证作品的质量,又能相对容易地被接受和发表。
当然,除了省级以上学(协)会公众平台外,还有其他多种渠道可供选择。比如,一些专业的医学科普网站、博客或社交媒体平台等,都是展示和传播科普作品的好地方。这些平台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和较强的互动性,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快地将自己的知识和观点传播给更多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媒体形式也开始涌现。例如,视频类科普节目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医护人员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尝试制作一些简短而生动的视频教程或动画解说,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分享和传播。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科普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还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发表科普文章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它不仅能够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各种健康问题,还能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表达能力。在选择发表渠道时,医护人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目标受众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