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经济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原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卫生经济专业学术期刊。自1982年1月5日创刊以来,历经30年的不懈努力,在期刊影响力方面,《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不但集“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三大核心期刊称号于一身,而且还成为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期刊中最具影响力的期刊(2011年影响因子为1.261,同学科期刊中排名第一)。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研究社会主义卫生经济学理论,探索卫生经济客观规律,普及和提高卫生经济学知识,交流卫生经济管理和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卫生改革和发展服务。《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读者、作者群主要为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领导,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管理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教学与研究人员,基层卫生经济工作者。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主要报道范围囊括卫生经济学所有研究领域,重点包括:卫生经济理论研究、卫生经济政策分析与评价、卫生筹资、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卫生服务、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调查(卫生服务需求、供给与市场)、疾病经济负担、健康投资效益、健康与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的卫生经济学)、医院经济运营、卫生财务管理与分析、会计与审计、成本核算、药物经济以及境外卫生经济动态等。《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为卫生改革服务的报道原则,并一直努力做到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实用性科技成果报告与工作实践总结以及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三者统筹兼顾。


孕期补钙全攻略:分阶段补钙方法与实用建议

时间:2025-05-22 10:28:59

一、孕期补钙的“黄金时间表”

孕早期(0-12周):这时候宝宝还是颗“小豆芽”,每天需要800毫克钙。重点放在食补,比如早晚一杯牛奶(约300毫升)就能提供300毫克钙,相当于一天1/3的量。别小看芝麻酱,一勺10克就有约117毫克钙,拌面条、蘸馒头都香得很。

孕中期(13-27周):宝宝开始长骨头了,钙需求涨到1000毫克/天。这时候光靠吃可能不够,医生可能会建议加钙片。比如喝牛奶反胃的孕妈,可以选钙含量高的咀嚼片,一片含500毫克钙,一天两片就达标,还不用吞大药丸。

孕晚期(28周-分娩):冲刺阶段需要每天1200毫克钙,相当于4盒250毫升的牛奶+半盘炒油菜。这时候很多妈妈会抽筋,别硬扛!中国营养学会明确说,这个阶段钙不足会影响妈妈骨密度,甚至哺乳期的乳汁质量。

二、食补:吃得巧比吃得多更重要

奶类王者:牛奶、酸奶、奶酪都是“钙中贵族”,吸收率高达32%。乳糖不耐的孕妈可以试试舒化奶或酸奶,比如200克老酸奶≈208毫克钙,还能调节肠道。

海鲜和豆类的隐藏技能:虾皮别直接吃!抓一把煮汤或蒸蛋,钙含量秒杀牛奶(每100克虾皮含991毫克钙)。豆腐要选卤水或石膏点的,一盒嫩豆腐≈164毫克钙,相当于半斤油菜。

蔬菜里的补钙黑马:绿叶菜能补钙很多人不知道。比如炒一盘雪里红(230毫克钙/100克),钙含量比排骨汤高好几倍。记住先焯水去草酸,不然钙就“锁”在菜里出不来了。

三、钙片怎么选不踩坑

挑钙片看三个数:元素钙含量、维生素D搭配、吞咽舒适度。比如某品牌碳酸钙每片含600毫克元素钙,搭配100IU维生素D3,嚼起来像薄荷糖,比需要喝大量水吞的钙片更适合孕吐严重的妈妈。

液体钙是智商税吗? 其实液体钙和固体钙的吸收率差不多,关键看成分。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虽然喝着方便,但一支10毫升只含90毫克钙,要喝6支才抵得上一片钙片,性价比不高。

四、这些细节让补钙事半功倍

  1. 维生素D是钙的“搬运工”:每天晒20分钟太阳(树荫下也行)能合成VD,阴雨天吃个鸡蛋黄(含1.1微克VD)或遵医嘱补充剂。

  2. 分次补效果更好:一次补500毫克钙的吸收率比一次补1000毫克高20%,可以把钙片掰两半,早餐后和睡前各吃一次。

  3. 避开“偷钙贼”:可乐、汉堡里的磷酸盐会抢钙,菠菜、竹笋的草酸会绑住钙,吃这些食物间隔2小时再补钙。

举个具体例子:孕晚期的李姐,早餐喝豆浆(含钙约100毫克)+芝麻酱馒头,午餐吃清蒸鱼(连骨吃)和蒜蓉油菜,下午加餐酸奶,晚饭后吃钙片,这样七七八八加起来轻松突破1200毫克。

最后唠叨一句:孕期补钙是个技术活,抽筋了别自己硬撑,腿肿了也别狂补钙,定期产检听医生的,才能把钙补到刀刃上。毕竟咱们要的不是“钙片当饭吃”,而是妈妈舒服、宝宝结实的双赢结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