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原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卫生经济专业学术期刊。自1982年1月5日创刊以来,历经30年的不懈努力,在期刊影响力方面,《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不但集“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三大核心期刊称号于一身,而且还成为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期刊中最具影响力的期刊(2011年影响因子为1.261,同学科期刊中排名第一)。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研究社会主义卫生经济学理论,探索卫生经济客观规律,普及和提高卫生经济学知识,交流卫生经济管理和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卫生改革和发展服务。《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读者、作者群主要为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领导,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管理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教学与研究人员,基层卫生经济工作者。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主要报道范围囊括卫生经济学所有研究领域,重点包括:卫生经济理论研究、卫生经济政策分析与评价、卫生筹资、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卫生服务、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调查(卫生服务需求、供给与市场)、疾病经济负担、健康投资效益、健康与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的卫生经济学)、医院经济运营、卫生财务管理与分析、会计与审计、成本核算、药物经济以及境外卫生经济动态等。《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为卫生改革服务的报道原则,并一直努力做到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实用性科技成果报告与工作实践总结以及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三者统筹兼顾。
冬吃萝卜夏吃姜:天人合一的饮食智慧与四季养生实践
时间:2025-05-28 10:40:15
中国民间流传的养生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蕴含着顺应自然节律的深刻哲理。冬季寒冷干燥,人体易积内热;夏季湿热交蒸,脾胃常受寒邪侵扰。萝卜与姜的搭配,恰是古人通过食物平衡阴阳的智慧结晶,通过调节脏腑功能,达到“不用医生开药方”的养生效果。
夏季生姜:驱寒扶阳的天然药
夏季虽外显炎热,但人体因频繁接触冷饮、空调等,易形成“外热内寒”的状态。生姜性温,其辛辣成分能刺激血液循环,驱散脾胃虚寒,缓解因寒湿导致的腹胀、食欲不振等问题。现代研究进一步表明,生姜中的姜辣素可促进排汗,辅助体温调节,兼具提神醒脑之效,恰似为身体注入一股温煦的“能量流”。
从食疗实践看,姜的用法多样:
姜茶:切片冲泡,驱寒的同时增强免疫力,尤其适合空调房内久坐的人群;
红糖姜水:煮沸后饮用,既能缓解风寒感冒的初期症状,又可温补女性经期气血;
姜炒肉类:与猪肉同炒,生姜的辛香可化解肉类的油腻,促进消化吸收。
冬季萝卜:降火顺气的肠胃清道夫
冬季人体活动减少,饮食偏向高热量,易生燥热。萝卜性凉,尤以白萝卜为代表,其富含的芥子油与膳食纤维,能加速肠道蠕动,化解积食,堪称“天然消食片”。生吃白萝卜时,辛辣成分可刺激胃液分泌,缓解胀气;熟食则转为甘润,与羊肉、猪肉同炖,既能中和肉类的燥性,又可补气顺气,形成“荤素平衡”的养生搭配。
需注意的是,萝卜种类不同,功效略有差异:
青萝卜:与白萝卜性效相近,但水分更足,适合榨汁润燥;
胡萝卜:虽名中带“萝”,实属伞形科,主攻补肝明目,与十字花科的白萝卜并无亲缘。
食材配伍:1+1>2的养生法则
单一食材的效用有限,但搭配得当可事半功倍。例如:
姜枣茶(生姜+红枣):夏季饮用,姜的温散与枣的甘润结合,既防寒又补血;
萝卜羊肉汤:冬季炖煮,萝卜的凉性平衡羊肉的燥热,同时提升汤的鲜甜。此类组合不仅调和药性,更兼顾口感,使养生融入日常饮食。
四季轮转中的养生实践
将谚语转化为行动,需结合生活习惯:
夏季晨食姜:早晨嚼一片醋泡姜,或饮姜茶,借助阳气升发之时驱散夜积寒湿;
冬季晚餐萝卜汤:晚餐用萝卜煲汤,减轻肠胃负担,避免积食影响睡眠。
食物与季节的呼应,本质是人体与自然的共振。萝卜与姜,一寒一温,一清一补,恰如太极两仪,在四季更迭中守护健康平衡。这种“以食代药”的智慧,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现代人回归自然疗愈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