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经济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原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卫生经济专业学术期刊。自1982年1月5日创刊以来,历经30年的不懈努力,在期刊影响力方面,《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不但集“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三大核心期刊称号于一身,而且还成为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期刊中最具影响力的期刊(2011年影响因子为1.261,同学科期刊中排名第一)。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研究社会主义卫生经济学理论,探索卫生经济客观规律,普及和提高卫生经济学知识,交流卫生经济管理和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卫生改革和发展服务。《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读者、作者群主要为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领导,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管理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教学与研究人员,基层卫生经济工作者。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主要报道范围囊括卫生经济学所有研究领域,重点包括:卫生经济理论研究、卫生经济政策分析与评价、卫生筹资、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卫生服务、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调查(卫生服务需求、供给与市场)、疾病经济负担、健康投资效益、健康与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的卫生经济学)、医院经济运营、卫生财务管理与分析、会计与审计、成本核算、药物经济以及境外卫生经济动态等。《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为卫生改革服务的报道原则,并一直努力做到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实用性科技成果报告与工作实践总结以及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三者统筹兼顾。


中药煎煮五大核心要点:科学释放药效的关键细节

时间:2025-06-04 10:29:25

中药煎煮是中医药疗效释放的核心环节,其科学性与细节把控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掌握以下五大要点,可显著提升汤药质量,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一、煎煮器具:材质决定药效稳定性

砂锅自古被视为煎药的首选,因其导热均匀且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反应,能最大限度保留药性。若条件有限,陶瓷锅次之,其釉面层可减少金属离子渗出;不锈钢锅虽导热快,但长期使用可能影响部分药材活性,需避免与铁、铝等活泼金属器具接触。例如煎煮人参时,砂锅的微孔结构有助于皂苷类成分缓慢释放,而金属锅可能导致有效成分被破坏。

二、水量控制:动态调节的黄金比例

加水量需根据药材特性与煎煮阶段灵活调整。头煎(首次煎煮)建议水量为药材重量的3-5倍,或液面高出药面2-5厘米,类似“浸没莲藕”的深度。如黄芪等根茎类药材吸水性强,可适当增加至5倍水量;而枸杞等果实类药材仅需3倍水量。二煎、三煎时水量递减,以没过药材表面2-3厘米为宜,如同“覆盖一层薄纱”。煎煮过程中若水位下降明显,应及时补充热水,避免干烧导致成分焦化。

三、时间与火候:文武火交替的艺术

常规药材煎煮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但需区分药材属性。补益类如当归、人参宜文火(小火)慢煎40分钟以上,使醇溶性成分充分渗出;解表类如甘草则可武火(大火)煮沸后转文火维持30分钟。具体操作可参考“煲汤原理”:头煎煮沸后计时30-45分钟,二煎缩短至20-30分钟,两次药液混合后分次服用。需注意,煎煮过度可能导致药液颜色过深、有效成分分解,而时间不足则溶出率降低。

四、特殊药材处理:分类施策的智慧

不同药材需差异化处理:黄芪、人参等贵重药材可单独煎煮2小时以上,再与其他药液混合;枸杞因含糖量高易糊底,应在最后5-10分钟加入;当归含挥发油成分,久煎易损失药效,建议后下(其他药煎好前10分钟放入)。此外,药材切忌提前冲洗,尤其像甘草表面的粉状物质为有效成分,水冲会导致药效流失。

五、常见问题与纠偏:从现象看本质

药液过量或不足时,需回溯水量与时间设定。若药液过多可延长浓缩时间;过少则下次煎煮增加10%-20%水量。药液颜色异常也是重要信号:过浅可能因煎煮时间不足或水量过多,过深则提示火候过猛或药材过量。例如煎煮当归时,若药液呈浅黄色且气味淡薄,可能为挥发油未充分保留,需调整后下时间。

通过系统掌握器具选择、水量调控、时间把握、药材分类及问题应对五大核心,能将传统煎药工艺转化为可量化的科学操作。正如老药工所言:“煎药如绣花,重细节者得药性。”每一环节的精细管理,都是对药效的层层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