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原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卫生经济专业学术期刊。自1982年1月5日创刊以来,历经30年的不懈努力,在期刊影响力方面,《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不但集“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三大核心期刊称号于一身,而且还成为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期刊中最具影响力的期刊(2011年影响因子为1.261,同学科期刊中排名第一)。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研究社会主义卫生经济学理论,探索卫生经济客观规律,普及和提高卫生经济学知识,交流卫生经济管理和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卫生改革和发展服务。《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读者、作者群主要为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领导,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管理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教学与研究人员,基层卫生经济工作者。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主要报道范围囊括卫生经济学所有研究领域,重点包括:卫生经济理论研究、卫生经济政策分析与评价、卫生筹资、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卫生服务、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调查(卫生服务需求、供给与市场)、疾病经济负担、健康投资效益、健康与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的卫生经济学)、医院经济运营、卫生财务管理与分析、会计与审计、成本核算、药物经济以及境外卫生经济动态等。《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为卫生改革服务的报道原则,并一直努力做到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实用性科技成果报告与工作实践总结以及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三者统筹兼顾。
布鲁氏菌病:隐蔽的健康威胁与科学防控指南
时间:2025-06-12 14:58:37
近日,某地再现布鲁氏菌感染病例,引发公众对这种人畜共患病的关注。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并非新出现的疾病,但其隐蔽性强、易慢性化的特点,加上部分人群对感染途径的忽视,使得它成为威胁健康的潜在风险。了解布病的传播链条、识别高危行为、掌握科学防护方法,是阻断疫情扩散的关键。
一、看不见的入侵者:布鲁氏菌如何突破人体防线
布鲁氏菌的传播主要依赖两大途径: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食用被污染的乳制品。在牧场或屠宰场,皮肤微小破损接触病畜的血液、分泌物时,细菌可能趁虚而入。更隐蔽的风险来自餐桌——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或奶酪中,布鲁氏菌存活率可达100%。意大利曾因食用生乳制品暴发37例马链球菌感染,而我国福建漳平市的疫情溯源显示,一头感染山羊通过未消毒羊奶导致消费者中招。这种细菌耐低温、怕高温,巴氏杀菌(72℃加热15秒)即可将其彻底消灭,但部分人追求“原生态”饮食的习惯,反而为病菌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从发热到慢性疼痛:布病的“伪装术”与危害
感染初期,患者常出现反复发热、夜间盗汗,容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但若忽视治疗,病菌会悄然侵袭关节和内脏,导致膝关节、脊柱等部位肿痛僵硬,甚至引发睾丸炎或脊柱功能损伤。布病最棘手之处在于其“慢性化”倾向——病程可能绵延数年,像一场挥之不去的低烧,消耗患者的体力和免疫力。某地此次病例中,部分患者初期仅感乏力,直到关节疼痛加剧才确诊,凸显了早期识别的重要性。
三、这些职业与习惯让你成为高危目标
高危职业人群的暴露风险呈几何级增长:牧民清理畜栏时可能吸入含菌粉尘,兽医处理流产母畜时接触大量病原体,乳制品加工人员若省略消毒环节,整个生产线都可能被污染。但普通人群同样不能掉以轻心。菜市场摊主因长期接触生肉感染、儿童饮用现挤羊奶生病的案例屡见不鲜。值得注意的是,宠物猫狗若与病畜接触,也可能成为间接传播媒介。
四、阻断传播链:从牧场到餐桌的防护网
对于职业暴露人群,防护需“全副武装”:穿戴防水手套、口罩,工作区与生活区严格分隔,定期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工具。普通消费者应牢记“两不原则”:不购买无检疫标识的乳肉制品,不轻信“现挤更新鲜”的营销话术。家庭烹饪时,生熟砧板分开使用,80℃以上高温可确保杀灭肉类中的布鲁氏菌。若家中饲养宠物,避免其与流浪动物接触,并定期进行兽医体检。
五、早发现早治疗:这些信号是身体在报警
接触可疑动物或食物后,若出现持续3天以上的发热伴多汗、关节游走性疼痛,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暴露史。血清学检测能快速锁定病原体,抗生素联合治疗对急性期效果显著。但慢性患者需接受更长疗程,辅以物理康复缓解关节损伤。某地疾控部门建议,高危职业者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清筛查,就像给身体安装“病菌警报器”。
公共卫生专家强调,布病防控是“牧场-市场-厨房”的全程管理。某地此次疫情再次证明,规范乳品消毒流程、加强动物检疫、提升高危职业防护意识,三者缺一不可。改变看似微小的习惯——比如放弃一杯现挤牛奶,或是给宠物狗多洗一次澡,或许就是切断传播链的关键一环。健康防线的构筑,既需要制度保障,也离不开每个个体的科学认知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