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原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卫生经济专业学术期刊。自1982年1月5日创刊以来,历经30年的不懈努力,在期刊影响力方面,《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不但集“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三大核心期刊称号于一身,而且还成为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期刊中最具影响力的期刊(2011年影响因子为1.261,同学科期刊中排名第一)。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研究社会主义卫生经济学理论,探索卫生经济客观规律,普及和提高卫生经济学知识,交流卫生经济管理和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卫生改革和发展服务。《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读者、作者群主要为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领导,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管理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教学与研究人员,基层卫生经济工作者。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主要报道范围囊括卫生经济学所有研究领域,重点包括:卫生经济理论研究、卫生经济政策分析与评价、卫生筹资、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卫生服务、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调查(卫生服务需求、供给与市场)、疾病经济负担、健康投资效益、健康与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的卫生经济学)、医院经济运营、卫生财务管理与分析、会计与审计、成本核算、药物经济以及境外卫生经济动态等。《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为卫生改革服务的报道原则,并一直努力做到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实用性科技成果报告与工作实践总结以及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三者统筹兼顾。
氯化钾注射液规格调整与临床用药规范
时间:2025-06-13 14:57:12
近期,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推动下,医疗机构使用的氯化钾注射液规格发生重要调整:原10ml:1g(10%)规格变更为10ml:1.5g,单支含钾量提升50%。这一变更虽能减少用药频次,但作为高警示药品,其浓度与剂量变化对临床操作提出更高要求,需系统性掌握新规格下的用药规范与风险控制要点。
浓度提升背后的临床意义
新规格氯化钾注射液每支含钾量从1g增至1.5g,相当于钾离子浓度从13.4mmol提升至20.1mmol(按每1g氯化钾含13.4mmol钾计算)。这如同将咖啡粉剂量增加50%冲泡同一杯水,浓度变化直接影响"药效强度"。临床使用需特别注意:原使用1支1g规格的场合,现若误用1.5g规格且未调整体积,将导致溶液钾浓度超标1.5倍,可能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
变更后的精准给药方案
静脉补钾必须遵循"稀释后缓慢输注"原则,禁止直接推注。标准方案为:取1.5g规格注射液10ml(含钾20.1mmo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配制成含钾0.3%的溶液(约40mmol/L),该浓度接近生理盐水渗透压的4倍,可避免血管刺激。对于严重低钾血症伴心律失常的紧急情况,允许提高浓度至0.5%-1%(即1.5g规格15-30ml+500ml葡萄糖),但需在心电监护下以≤1.5g/小时(20mmol/小时)速度输注,相当于每分钟不超过7滴(按20滴/ml计算)。
每日剂量控制的警戒线
常规补钾每日总量应控制在3-4.5g(40-60mmol),相当于新规格2-3支的含钾量。极端情况下如顽固性低钾,24小时总量可增至10g(约6.7支),但必须分次配置、持续监测血钾及心电图。值得注意的是,肾脏每小时排钾阈值约0.75g(10mmol),超过此速度的补钾如同突破堤坝的洪水,可能引发高钾血症危象。
禁忌人群的绝对红线
三类患者必须远离该药品:血钾>5.5mmol/L的高钾血症患者,补钾如同火上浇油,可能诱发心脏骤停;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者(GFR<30ml/min),其排钾能力如同堵塞的下水道,极易导致钾蓄积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因醛固酮分泌不足,钾代谢能力仅为正常人的1/3。上述人群若需补钾,必须采用口服制剂或严格监护下的个体化方案。
适用场景的精准把握
新规格尤其适合胃肠吸收障碍的急症患者:严重腹泻导致电解质流失(每小时肠液丢失可带走10-20mmol钾);术后禁食患者(每日基础钾需求约1mmol/kg);长期使用利尿剂者(每片呋塞米可多排5-10mmol钾)。对需快速纠正的低钾性心律失常,1.5g规格能减少配药瓶数,缩短抢救时间窗,但必须配合血钾监测(每2小时检测1次直至稳定)。
临床操作的六大安全屏障
双人核对制度:配置前确认规格为1.5g而非1.0g,如同区分相似包装的烈酒与啤酒;
红标警示管理:药柜专用区域粘贴"高浓度钾"标识,与普通药品物理隔离;
智能输液管控:采用输液泵控制速度,设定上限0.75g/小时(普通病例)或1.5g/小时(危重病例);
动态监测方案:输注期间每1小时监测尿量(维持>30ml/h)、心电图T波变化;
应急处理流程:备好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高钾血症解毒剂)及除颤设备;
追溯系统记录:电子医嘱系统强制填写规格、浓度、输注速度三重核对项。
规格变更既是临床效率的提升,更是安全用药的考验。医护人员需建立"浓度变化-剂量调整-风险控制"的闭环思维,将1.5g规格的"高浓度特性"转化为精准治疗的"优势筹码",在补钾治疗的疗效与安全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